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被广泛应用,其实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管理者,很多管理学的原理在中职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也能用得到。
晕轮效应之全面看待学生
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,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·桑戴克提出。他认为,人们对人的认知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、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,常常以偏概
全。就像月亮周围的圆环(月晕),其实只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。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,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
品质,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“好”的,他就会被“好”的光环笼罩着,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;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“坏”的,他就会被“坏”的光环笼罩着,
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。
如果用传统的教师评价观念,职业院校的学生算不上成绩优秀的好学生。作为老师,常常会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而郁闷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学生没有投
入到学习的精力无非是放在了娱乐和日常生活中,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社会、了解和认识社会。他们更喜欢老师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讲授实用的知识,因此中职生
喜欢的老师往往是“平等待人、真心帮助”,“贴近生活、贴近实际、补充了很多有用的知识”,“教我们如何做人、如何做事”,下了功夫研究学情的老师和全面
评价学生的老师。照本宣科的教师不能引起学生共鸣,结果就会造成“老师埋头苦讲,学生趴倒一片”。
飞轮效应之班级管理的规范和引领
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,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,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,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。达到某一临界点后,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。这时,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,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。
中职校的班主任在刚开始管理班级时往往千头万绪,倾情投入换不回满意的管理效果,问题频出。但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过程,只要教师有足够
的耐心,以真诚的关爱、欣赏的眼光、平等的态度对待中职生,这些举动就像推动飞轮的每一次努力。一旦学生形成了对班集体的认同感,与之相伴的将是对班级的
责任感和义务感,良好的班级环境将会引领学生的良好习惯,很多难题将会迎刃而解。
火炉效应之学生个性与规章的统一
火炉效应也叫热炉法则,是指一个组织建立约束机制后,如果有人违反组织纪律,就会受到严厉惩罚。就像用手触碰滚烫的火炉,会烫得立即将手缩回一样,此后再遇火炉,会尽量避免触摸。火炉效应蕴含着四个核心原则——警告性原则、一致性原则、即时性原则、公平性原则。
尽管倡导对中职生多元化的评价和赏识教育,但不能否认纪律约束和管理对中职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。如果一个班级缺乏管束,必然导致纪律涣散,班
级风气滑坡,大小问题层出不穷。作为班级管理者,首先要加强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理解;其次,发现违规的学生要立即介入,处理的越早,造成的恶劣影响就
越小;再其次,应当一碗水端平,始终以一个标准和一个原则处理类似事件,树立规则的权威性。当然,管控和批评并不是目的,管理和疏导应当同时进行。
金鱼缸效应之中职生“三公”管理
金鱼缸是玻璃做的,透明度很高,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,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。金鱼缸效应也可以说是透明效应,比喻有极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。
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针对中职学生的奖、助学金制度,再加上各种评优评先工作,教师在对中职生的班级管理中,尽量做到“公平、公开、公正”就显
得很重要。有些中职生表面上对什么都满不在乎,其实心里需要的是老师把他们放在一个集体中,对他们一视同仁,最反感偏向好学生和关系生的老师。
南风法则之对中职生的柔性管理
南风法则也叫温暖法则,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·封丹写的寓言。北风和南风比威力,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。北风凛冽,寒冷刺骨,结果行人把大
衣裹得紧紧的。南风则徐徐吹动,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,开始解开纽扣,继而脱掉大衣,南风获得胜利。它告诉我们:温暖胜于严寒。
作为应试教育弱势群体的中职生,常常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刀枪不入。一些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,希望用自己严格规范的管理和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的方法
去感化他们,可当这些工作无任何效果时,很快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,继而火气上升,工作方法也变得简单粗糙,甚至出现一种讨厌心理。
南风法则运用到中职生管理中,要求教师要尊重和关心中职生,多点人情味,多注意解决中职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,使中职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给予的
温暖和关爱。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对于一些中职生身上的不良习惯,“三板斧”式的整治办法是行不通的,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种平常的心态,保持“南风”
长吹不停,坚信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,必然会起作用。
中国教育报
[来源:职成教网]